[台灣需要ㄧ個怎樣的觀光業?]
這兩天走訪嘉義大林,體驗慢城慢活,對於台灣需要發展一個怎樣的觀光業,有深刻的感觸。
好友江明赫帶我認識他的家鄉,大林產米,從下交流道兩邊盡是一望無盡的稻田,這個兩萬多人的小鎮,剛獲得慢城(Citta slow)認證。這座城市的美要放慢腳步來欣賞,明赫極有熱情,從修復大林的萬國戲院、獨立書店開始,喚醒居民對這座城市的共同記憶。他在週末組織小旅行,帶旅客逛當地菜市場,跟著他走過大街小巷,細數當地的人文特色,探訪深度文化。
戲院旁的大十咖啡店是返鄉青年的創業的起步,裡頭一個媽媽帶著小女孩安安靜靜地寫功課。市場第三代繼承家裡的中藥店,為小旅行的旅客準備藥燉排骨湯、保留家裡祖傳的光學眼鏡行,年輕的老闆帶著兩歲的小孩開店。晚上在民宿,每人準備ㄧ道菜,與當地返鄉青年,文史工作者,社區營造者,藝術家一起談天說地。
還有豐富的生態,吳大哥是個養蜂人家,家裡後院有一顆五百年的茄冬老樹 ,他跟我們的解說養蜂生態,還有有機水果的栽種過程。九十多歲的奶奶也跟我們一起分享故事。
這樣的體驗,讓我對大林有深刻的印象,似乎那個地方永遠有一群好朋友在等著我。嘉義不需要另外一個高跟鞋教堂,鑽石教堂等等與當地歷史文化已經地貌毫不相干的地標。台灣的觀光業要好好的思考,一整車一整車遊覽車帶來遊客,帶來垃圾,除了打卡,帶走名產卻沒有留下任何的回憶,真正的旅遊是放慢腳步好好體驗當地人文風景。
台灣的觀光業不要害怕失去大陸客,台灣有許多有特色的風景人文,在地的風土,保持小而美小而獨特,就不怕被複製,不怕失去競爭力。這樣的ㄧ個大林是屬於台灣獨特的風光 。
慢城,體驗,大林。